浙传要闻

浙传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浙传要闻 -> 正文

一场“春华秋实”的音乐盛宴

发布时间:2014-04-30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4月29日,中国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马秋华女士应我校音乐学院之邀,为我校师生和浙江音乐届带来一场精彩讲座和盛大音乐会,也为浙江传媒学院音乐学院十周年院庆献礼。音乐会由我国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名誉院长金铁霖任声乐艺术指导。

  马秋华的讲座打破了传统的“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传统讲座模式,由专业讲授和一对一指导教学两部分组成,并以现场教学指导为主体。在全场师生的热切期待中,马秋华以中国声乐界的发展现状谈起,逐步向学生们呈现了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演变历程,并将自身对于声乐的独到见解融入其中,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总结发展历程,从事声乐教学32年的马秋华用一个“快”字高度精炼地概括了中国声乐界的现状。她指出,声乐事业具有包容性和多样性,不仅有单一的美声、民族、通俗之分,也有美通、美民、流行等的分类,具有跨界性。要发展中国声乐,需要以民族声乐为基础,继承中国声乐的民族性,了解中国大众的喜好、审美观,把握与国人的审美需求相匹配的音色、情感及气质类型,体现民族性、中国性,由此,中国声乐才能走向世界、唱响世界。

  马秋华在讲到流行音乐的内容时,哼唱了一段师生们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嗨歌》,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整场讲座共有7位现场观众有幸上台得到马秋华手把手指导。其中有浙江传媒学院的老师、学生,还有来自杭师大的学生。马秋华根据每位上台学生的演唱曲目、方法、技巧、表现手法等给予了专业的有针对性的指导,肯定优点,对缺点和不足也直截了当地指出。一位学生演唱了《贵妃醉酒》选段,马秋华认为她嗓音条件不错,但表演功底不够,对曲目的理解不够深刻,现场一字一句进行纠正和示范,指出其要带着“醉意”来演唱和表演。指导中,马老师提到自己对于“教学相长”的深刻见解,即学生个人要了解自己最适合什么,体现自己的个性,而老师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和重视学生的专长。她还对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要求和期待,指出学习是基础,思想是关键,实践是根本,要学会小歌大唱、大歌小唱。

  讲座从上午9点开始一直延续到中午12点,掌声不断,不少同学举手希望上台接受大师指导。学生们不愿走,马老师不想停,最终还是主持人不得不打断这停不下来的节奏,也给了大家聆听下一次讲座的期待。

  当晚19点整,音乐盛宴的第二部分,由中国音乐学院主办,我校承办的 “春华秋实——中国声乐多样性实践音乐会”浙江传媒学院专场演出拉开盛大帷幕,金铁霖任音乐会声乐艺术指导,马秋华携“春华秋实”声乐艺术团队倾情演出。浙江省文联书记黄显刚,浙江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薛亮,浙江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浙江歌舞剧院副院长严圣民,浙江省音乐家协会秘书长曹强,浙江音乐学院(筹)声乐系主任王维平,浙江省教育厅体艺卫处资深调研员鲁晓红,浙江广电集团副总编周羽强,民盟浙江省委秘书长汪传凯,我校党委书记奚建华,校党委委员、宣传部、统战部部长叶蒙荻等作为嘉宾领导出席观看了本场音乐会。

  奚建华在致辞中说,马秋华教授携“春华秋实”中国音乐多样化实践音乐会莅临浙江传媒学院,为我们带来了民族声乐发展最前沿的动态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艺术盛宴。它对我们更好地了解我国声乐教育的最新理念,把握声乐教育的规律性、拓宽艺术教育的视野、提升办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音乐会以李逸之的《月下情》和《长相思》款款深情开场,将观众引入诗情画意的艺术殿堂,伊里奇风趣幽默的《谣言诽谤》,把音乐会引入高潮,蔡甜甜为大家带来生动甜美的《莫妮卡的华尔兹》,操奕恒与易文卉的合唱《桔子挂在半山腰》和《黄四姐》让音乐会高潮迭起。整场音乐会精彩华美,大气磅礴,充分展现了音乐大家们的非凡艺术风采。最后,在全场观众的盛情邀请下,马秋华为现场观众献上《祖国我的最爱》和《中年》两首歌曲,马秋华满含深情、极富感染力和震撼力的演唱为本次中国声乐多样性实践音乐会画上了圆满句号。

  在我校音乐学院成立十周年之际,金铁霖和马秋华两位大师为我们带来集理论授课、实践指导和音乐表演于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化的音乐盛宴,为我校音乐学院今后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是我校办学层次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充分体现,同时也展示了当代中国声乐艺术最前沿的发展和成就。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