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传要闻

浙传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浙传要闻 -> 正文

博士讲坛第19期开讲

发布时间:2009-11-11 来源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11月9晚18:30,由杨明博士主讲的第19期博士讲坛在图书馆2楼报告厅举行。杨博士以《台湾文学中的怀乡书情》为题,重点赏析了台湾怀乡文学中的怀乡诗。她以八十年代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为界,用理性的视角把台湾怀乡文学分成前后两个时期,又以感性细腻的情怀为我们解读了其中诗人们各自的乡愁。整场讲座没有学术的深重艰涩,取而代之的是脉脉的温情。
  讲座当天遭遇恶劣天气,因而来听讲座的人没有像往常那样坐满整个报告厅,但舒缓的气氛反而很适合来细心体味怀乡书情。18:30,讲座准时开场,杨明博士并不直接进入主题,她先以一个真实的故事为例,讲出了怀乡情节在台外省人心中的分量:一个迷路的小姑娘,不知道她在台湾的家庭住址,却可以准确无误地说出她故乡的家庭住址。此后,杨明博士又给大家介绍了台湾作家龙应台的新书《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这本书记录了一个个在四九年迁徙到台湾的小人物的悲欢离合,通过个人的小历史折射出大历史。
  第一代外省人十年种种、二十年种种、三十年种种的回乡期望漫长而无望。杨明博士通过前面的事例让在场的观众都对此有所感触,接着进入了讲座重点:台湾怀乡文学作品的解析。怀乡文学以上世纪八十年代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这一事件为界,分成了前后两个时期。50年代到80年代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之前为第一时期,这使得这期间的作品主要表达的是对故乡的思念。80年代开放探亲到如今为第二时期,这时期的作品中又包含了返乡后看到故乡物是人非而产生的复杂情感。杨明博士重点赏析台湾怀乡文学中的怀乡诗中,“边界望乡”、“睹物思情”都是常有的主题。在场同学们表示,有了之前的铺垫,在杨明博士讲诗人梅新的《口信》、向明的《湘绣背面》时,他们对诗人们浓烈的情感也可以理解了。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就“台湾人对日本的感情”、“是否应该恢复繁体字”、“台湾客家人的文化”等进行了提问。杨明博士知无不言,对这些问题作了悉心解答,她的真诚给同学们留下了很深印象。 (人事处)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