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传要闻

浙传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浙传要闻 -> 正文

“博士讲坛”第20期开讲——刘志宏博士细析国色昆曲凝动之美

发布时间:2009-11-27 来源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11月25晚,由刘志宏博士主讲的第20期“博士讲坛”在图书馆2楼报告厅举行。刘博士以《唯有牡丹真国色——中国昆曲的魅力》为题,从作为文学的昆曲、作为表演艺术的昆曲和现代视野中的昆曲三个方面阐释,让听众对昆曲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刘博士和他的两位弟子对经典昆曲选段的现场演绎,更是让听众对昆曲的“雅”有了直观感受。

  18∶30,讲座准时开始,刘博士携笛进讲堂,和他的两个弟子给我们带来经典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中的两选段“皂罗袍”与“好姐姐”。刘博士横笛伴奏,两位弟子演唱。一时间报告厅的数百人安静下来,屏息凝听。在让听众直观感受到昆曲的雅趣之后,刘博士首先讲述了昆曲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昆曲源于江苏昆山,因之得名“昆曲”,后经魏良辅改良为“水墨调”,随着万历年间汤显祖等文人的创作而繁荣。清代乾隆年间,雅部昆腔在与京腔、秦腔、梆子腔等为代表的花部“花雅之争”中败北,由此走向衰弱。如今,“昆曲”得以再生,但因其进入的门槛很高,只是一种小众文化。刘博士接下来介绍了昆曲的题材内容。“传奇十部九相思”——昆曲中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就是以爱情为题材的故事,《牡丹亭》、《琵琶记》无一不是。此外,其主题还包括兴亡之叹与道德伦常。刘博士还着重讲了昆曲的声腔,“声腔是昆曲区别于其他戏曲剧种的最为本质的特征。因此,讨论其艺术之美必先讨论其声腔。”刘博士现场演绎了一段“懒画眉”,让听众对昆曲的“声则平上去入之婉功,字则头腹尾音之毕匀”有了切身感受。
  此外,刘博士还介绍了许多昆曲表演的基本知识,表演者分生行、旦行、净行、丑行;基本功训练包括髯口功、水袖功、腿功、扇子功等。刘博士表示,即使是在现代视野下看昆曲,其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昆曲可以提升审美品位,虚拟的时空关系有助于想象力的重建;另一方面昆曲的声腔轻柔婉转,对于气息的调整与养生都有裨益。

  本次讲座持续了两个半小时,刘博士为我们提供了从案头上、舞台上、现代视野各个方面看昆曲的角度。他讲述与演绎合一的讲座方式让学术味浓重的“博士讲坛”此番又多了一丝浓浓的艺术气息。昆曲的艺术魅力博大精深,刘博士今日做了一回师傅,领我们进了昆曲艺术殿堂的大门。讲座结束时,仍有很多同学围住刘博士迟迟不肯离去。 (人事处、教务处、团委、图书馆等)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