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特稿•舌尖上的家乡】
揭秘沙县小吃里买不到的真正沙县美食
都说沙县是小吃之乡,作为中国餐饮业三巨头的沙县小吃可谓是在中国遍地开花,把弘扬家乡美食的任务扛在了肩膀上。但是,其实在沙县小吃里罗列的美食仅仅是众多沙县美食中的冰山一角。有些当地正宗的美食,由于原材料或佐料以及制作成本等问题,无法随沙县小吃一起走向全国,甚为可惜。作为一个正宗沙县土生土长的我今天就来告诉大家沙县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美食。

芋饺又称“芋包子”,在我们当地方言甚至直接称为“包子”,而用面粉制成的包子就直接被称为“包”!这是用芋子煮熟后柔制的饺皮,并在柔制过程中加入特有的材料木薯粉。皮的口感类似于现在甜品中的芋圆(一说这个大家就想象得到啦),而馅儿在沙县不同地方的成分不一。沙县第一大镇夏茂用的是笋或者笋干,加上木耳香菇以及葱,最后在放入一颗瘦肉粒调香。芋饺的汤也是很有讲究的,一般用老鸭汤油爆香叶熬制成,味道香浓。
当然,在外面吃到的芋饺就没有家里制做的那么讲究了。芋饺相传由建瓯地区流传而来,至今已有七百年历史。然而,因木薯粉材料难在外地寻到,所以这样一种上等美食,只能在福建,江西,浙江等地流传。

单单凭这个词很难想象这份美食到底长什么样,但说到肠粉广东地区的小伙伴估计都不陌生。没错,米冻皮与肠粉的确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相比肠粉有在米皮上放置青菜鸡蛋等,米冻皮却没有,可以说是美食中朴素的存在。这是一种完全靠汤汁调味的美食,米冻皮仅有的佐料就是麻油和韭菜油。
米冻皮的汤汁中同样放有油爆香叶,有的甚至放有泥鳅,后者比较少人接受。米冻皮虽不如肠粉声名远扬,但其美味完全不亚于广式肠粉,至于其没能随沙县小吃一起征服全国各地人民的胃口的原因,我想估计是它名字太难听了!

我想许多人第一眼看到这份美食的时候会觉得原材料是橡皮泥,但其实是在揉搓面团是加入碾碎的田艾制成。馅儿通常由笋干和酸菜等爆炒制成,为的是美味以及符合营养配比。田艾在家乡话中称为“黄曲”,可入药。这比未放入田艾草的“白粿”外观更鲜美,味道以及口感都会更上一个层次。
时粿是过年过节居家必备的美食,沙县人民会在观音生日的时候食用,有些也会在清明的时候食用,故也叫“清明粿”。至于其为什么走不出县门,我也想知道为什么故乡田间处处采得到的田艾草别的地方却没有。

油饼和芋头果是沙县人民早餐标配,蘸上沙县独有的豆豉油,清脆可口。这两样东西制作简单,味道却不输其他精工细作的美食。油饼是用磨成的米粉油炸而成,而芋头果则是芋头切成丝儿,压制成饼状,同样油炸而成。只是目前不得而知,为什么这两样大众美食走不出沙县。

夏茂面是沙县第一大镇夏茂独有的一种碱水面条。因其制作中放入食用碱得名,也因此而味道口感比普通沙县小吃的面条要上一个档次。夏茂面只要配上香葱和米醋就足以征服人的胃口。记忆中每天晚上都要吃一碗夏茂面配韭菜作为宵夜,如果再加上豆干热狗等卤货,简直就是豪华版,并且物美价廉。

这个是我去年暑假高考完在电视台实习时发现的美食。这家老曹手工面坐落在沙县电视台的旁边,第一次去的时候连招牌都没发现,后来才听起小姨说这家手工面很出名,这也算是意外收获的美食。后来我就不停地和小伙伴在那里约早餐吃。劲道的手工面配上爽脆的豆芽,口感独特。

烧麦估计大家都非常熟悉,沙县的特色中自然少不了这份美食。在沙县烧麦分为甜咸两种(上图为咸烧麦),虽然南方人大多喜甜,但甜烧麦却只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吃得到,较为商品化的是咸烧麦。沙县人赞誉的有“阿狗烧麦”以及“佳兰烧麦”两家店。
另外普及一个小知识,“烧麦”以及“烧卖”都是正确的写法。

同样也是一经典美食,不同于其他家庭制作的美食,锅贴则经常出现在沙县街边的早餐夜宵摊上。刚出炉的锅贴配上沙县特制的香甜米醋,叫人垂涎三尺。较为出名的有沙县李记小吃中的锅贴。

富口是沙县的一个小镇,盛产豆干以及卤货等。打开淘宝搜索“富口豆干”都有好几页。记得高中班上有几个同学来自富口,同学们便经常找他们代购富口的豆干,不辣不好吃。
其实沙县的美食还有很多,但真正的美食不在开遍全国的沙县小吃了,而在每一个沙县家庭逢年过节的香气四溢的厨房里。作为一个独在异乡的人品尝沙县的美食时,不仅是一种熟悉的味道,更是一种浓郁的思念。
文章作者:林天赐 图片作者:林天赐 编辑者:程盟茹 黄田心 |
|
|